由於母親是北港國小老師的關係,王志德可以說是在校園裡長大的孩子,他一邊回想一邊說,當時的教育政策就是掩蓋本土意識,所以像他一樣的四、五年級生都對這塊土地比較沒有感情,「以前看台灣地圖,我連到底是苗栗先到還是新竹先到都搞不清楚,南京、北京在哪裡倒是很熟,我們那一代沒有本土意識,所以才要更加努力思考要怎麼去愛這塊土地。」而建立本土意識就是當前最重要的課題之一,政府多年來在這方雖然有努力,但還是太缺乏宣傳,加上經費問題也就常常停滯不前,「在政府沒辦法撥錢的情況下,當然就由我們這些本土企業來出錢回饋。」
回憶起兒時參加廟會活動的熱鬧景象,王志德忍不住傾身向前說得更加起勁,一家人在小學四年級時搬到汐止,那時後還坐過渡輪,也常常牽著腳踏車走過汐止路的番社吊橋,廟會活動更是熱鬧非凡,以往當地江北里都是農曆3月23日舉辦廟會,許多住在台北的親朋好友都會過來一起慶祝,接著4月15日就換中正路那邊舉辦廟會反饋,後來因為當時政府的政策關係都統一成4月15日,這個活動也就慢慢消失了,但現在想來還是覺得好溫馨、好快樂,「年紀大了容易念舊,就會想再創造那樣的氣氛,看能不能把舊的東西找回來,例如小時候住家對面的吊橋,這樣以後也能跟小孩子說,你看,我們的歷史就是這樣過來的。」
出國錢給別人賺 家鄉卻像「時間暫停」
王志德提到,自己的叔叔以前就在北港一處煤礦坑擔任安全管理工作,後來聽說礦坑要收起來,他雖然很想保留卻沒有錢,現在事業經營有成也回到汐止生產,加上政府的經費、政策以及溝通管道都很有限,於是決定自己加入地方社團例如水岸發展協會、新北市汐止區松柏關懷協會、汐止鄉土協會等,透過社團的力量來帶動地區發展,「這個地方是最沒有發展的區域,20、30年來都沒有太大變化,如果能把這些零散建設整合起來,就能做一個更長遠的發展計畫。」
「台灣未來的市場就寶島的旅遊資源,我常常跟朋友聊天說,你們花錢到國外旅遊,錢都給別人賺,結果自己家的前面、後面一片荒煙漫草。」王志德無奈笑了笑接著說,例如汐止星光橋是利用河岸整治費用剩下來的資源做的,花了幾億元卻沒有考慮配套措施,好像就只是做一個招牌放在那裡都沒有人來,因為那裡沒有導覽員也不好停車,就算騎腳踏車去,鐵馬驛站也只有打氣、喝水、上廁所的地方,太過空蕩當然就很難吸引人下次再來玩,「我們應該多關心一下自己周遭的環境,未來你我都會老,老了要去一個舒服的地方享受卻要跑很遠是很辛苦的,這不僅僅是汐止,而是全台灣人都應該思考的方向。」